半月軟骨傷害
前言
20世紀初,半月軟骨被視為無用解剖結構,手術被認為無害。然而,70年代的研究表明半月軟骨在膝關節運動中的旋轉起重要作用。後來的研究揭示其在骨性關節炎中的作用。修復技術逐漸發展,從80年代後,對半月軟骨的切除與修復技術有長足進展。自2000年後,對運動醫學的骨科醫師而言,半月軟骨切除與修復已是基本入門技能。
功能
各方面的研究我們知道半月軟骨在膝關節的功能上扮演了幾個重要的角色:
1.脛腓骨關節面負重傳遞。半月軟骨在膝蓋伸直時承受了50%的身體荷重,在彎曲的狀況下更高達85%
2.撞擊力的吸收
3.關節穩定度維持
4.關節潤滑
臨床經驗的累積顯示半月軟骨對於膝關節的正常功能是相當重要的,半月軟骨的受傷及切除均會造成關節軟骨單位面積壓力的增加,在某些嚴重的情況下壓力的增加更高達300%,導致其後的關節退行性的變化。
受傷成因
本院研究之半月軟骨傷害男略多於女,男性20到30歲之間有最高之發生率,而女性則於40到50歲之間。超過三分之二的病人有明顯的外傷史,男性病人又較女性病人多,年輕病人又較年老病人有較高的外傷史。年輕的男性病人更有高達85%的外傷史,而中老年人則因退行性的變化而引起。至於外傷的機轉大部分的病人均無法正確的描述,1/3病人則主述是在膝關節彎曲的姿勢下遭受旋轉及壓迫的外力而受傷,但也有因單純的旋轉或彎曲而受傷的情形。
症狀解說
臨床上我們可以看到:
1.膝關節水腫且在膝關節內側或外側疼痛。
2.行走時覺得膝關節內有異物卡到,特別是當膝關節呈彎曲30度時,感覺會較明顯。
3.更嚴重者因關節疼痛,大腿不敢用力,導致股四頭肌萎縮等。
【臨床症狀陽性率】
疼痛:100%
下蹲<90度:64%
關節不穩定感:52%
關節腫脹:51%
爬樓梯困難:41%
關節卡住:27%
【理學檢查陽性率】
局部壓痛:65%
McMurray氏檢查:30%
Apley氏檢查:23%
檢查時關節卡住:11%
受傷型態學分類
本院將半月軟骨撕裂之形態分為縱向、橫向、斜向、水平向、混合型等五大類。撕裂的形態本院的研究及國外的發現均是以長軸形的撕裂為多,此類的撕裂多見於年輕的病人,特別是桶提把狀的撕裂均發生於小於40歲的男性病人且均有明顯的外傷史;而退行性的撕裂大多見於大於40歲的病人,另外男性病人的撕裂程度亦遠較女性為嚴重。
診斷
半月軟骨的正確診斷率根據1980年一篇前瞻性的報告只有58.4%,因為症狀及臨床的理學檢查並不可信。常見的疼痛、爬樓梯及下蹲困難、局部性的壓痛,均非特定的症狀,即使欲以臨床理學檢查來確定半月軟骨的撕裂亦相當困難,因為McMurray氏及Apley氏檢查之陽性率只有30%及23%,而且此檢查之陽性率亦可發生於無半月軟骨撕裂的病人。磁核共振的診斷率雖可達95%以上,但仍有部分半月軟骨受傷的病人雖有臨床症狀但磁核共振報告卻是正常,唯在內視鏡手術時可清楚正確診斷出半月軟骨受傷。
受傷為什麼有卡住的感覺?
長軸方向的撕裂較橫向及退行性的撕裂容易造成膝關節卡住的現象,特別是第二級的部分長軸撕裂,它比桶提把狀的撕裂更容易造成關節卡住,半月軟骨的傷害會改變膝關節運動中心的路徑而造成膝關節不穩定及不正常的關節運動,而會有卡住及不穩定感覺。
如何治療
因為半月軟骨的切除會造成日後的關節炎,因此除非是無法修補或者太小片不必修補,否則應該考慮修補的可行性。
*不必治療的半月軟骨破裂:
1.部分厚度半月軟骨撕裂
2.長度小於5mm的撕裂
3.位移小於1-2mm的撕裂
4.內側後角桶提把狀撕裂
5.未發生移位及退化性變化之撕裂
*半月軟骨修補:
1.最理想的修補條件:
(1)年輕人
(2)急性縱向的1-2公分的周邊破裂
(3)半月軟骨和前十字韌帶一併修補
2.下列情況則不建議修補:
(1)複雜性及退行性破裂
(2)慢性的非急性傷害
(3)橫向、皮瓣狀、過大的縱向撕裂
(4)血循差的白色地帶的破裂
(5)完全破裂波及關節囊的破裂
(6)不能合作的病患